大家好,我是小虾米。今天接着来聊赫尔蒙社交相机。上期最后讲到了陌陌,现在来回顾一下陌陌这类赫尔蒙社交平台。其最大核心问题是性魅力的正态分布问题,不够帅、不会 “捯饬” 的男性屡战屡败,体验极差,而全部女性用户也不堪其扰,体验同样不佳。
2012 年底上线的 Tinder,尝试从配对模式上解决这个问题。它的中国模仿者 “探探” 晚了两年,于 2014 年在国内出现。Tinder 创造出左滑右滑的模式,每次推送一个异性小卡片,左滑不喜欢,右滑喜欢,两个用户都喜欢对方时才能配对成功开始私聊。Tinder 或探探是很简单的产品,厉害的洞察和 idea 往往就是这么简单。
这种彼此 “右滑” 才能展开互动的模式有以下优势:
第一,对方不喜欢你就不会有反馈,对普通用户是一种保护,不用像陌陌一样自讨没趣,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不感兴趣。
第二,女性使用体验比陌陌好很多,在这种模式下女性拥有主导权,屏蔽了绝大多数骚扰行为。合尔蒙社交第一定律是得女性者得天下,这一点比第一点更重要。
第三,探探模式容易刺激用户的变现欲望。比如系统提示附近有妹子喜欢自己,花钱就能知道是谁。虽然本人不为所动,但能体会到年轻用户的付费欲望,杀伤力比陌陌的会员特权更大。从财报数据看,探探单季度付费用户规模在 500 万左右,月活数据不到 3000 万,季度活跃用户约 5000 万,付费用户占比能达到 10% 上下,是很不错的付费率。
第四,从产品展示形态上来说,探探远比那些陈列的信息流更让人上瘾。随机性的引入,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几十上百人。Tinder 可以说是赫尔蒙社交赛道中的里程碑产品,左滑右滑模式有无数后续模仿者,已成为该赛道的基础逻辑。
在 Tinder 之后,荷尔蒙社交产品的演化大致有几个思路:
一、在保护女性和减少骚扰方面更极端
代表性产品是 Bumble,在 Tinder 基本模式之外,给予女性更多特权。即使两人看对眼互相 “右滑” 了,也只能由女性用户主动发话。这虽然有点 “歧视” 男性用户,但从数据来看,女性在约会软件上天然精挑细选,男性天然广撒网,所以偏袒女性用户有道理。只要交友软件上高质量女性用户多,还怕吸引不了男性吗?这将得女性者得天下的定律做到了极致。
二、改善配对环节,提高效率
主要做法是引用算法,通过用户填写的资料和行为给用户贴标签,用大数据或算法逻辑进行匹配。后期的 Tinder、探探以及几乎所有荷尔蒙社交产品都用算法配对,但这种双向匹配很难做。因为人是无库存的唯一品和非标品,且用户流动性强、消耗速度快、供给关系有限,所以算法异常复杂。比如国内的 Soul,打 “灵魂社交” 概念,其实就是兴趣社交。开始配对前让用户填很多资料,包括基本信息、爱好、标签、测试题等,但经过调研,所谓的匹配度参考价值有限,兴趣社交的用户规模天然较窄。
三、改善用户之间破冰互动的难度
做游戏化的互动体验:游戏的社交表现不容小觑,比如魔兽世界等 MMORPG 游戏容易出情侣和深度交往的 “基友”。有些社交软件会为玩家创造游戏化场景帮助破冰建立关系,如音域,是游戏化社交的典型代表。它的玩法是具备一定对抗性的唱歌游戏,门槛低,把歌拆解成一句词,十秒内就能唱。其他游戏化社交产品还有狼人杀、你画我猜、玩吧等。但游戏化社交容易变成社交化游戏,平台要引导用户在破冰后建立深度关系并完成变现。
视频社交软件:代表是韩国软件 Azar,玩法简单直接,点击匹配后随机视频聊天,高效刺激。5G 时代视频社交可能有很大发展空间,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荷尔蒙社交产品的通用玩法。
功能上的小 trick:很多荷尔蒙社交产品会采用故意限制用户的设定,比如双方喜欢后只有 24 小时内才能聊天,或者聊够一定数量的话才能解锁新功能、加好友等。还有些软件会在破冰阶段提供系统推荐的小话题,根据用户资料智能推荐。
四、拓展更多潜在用户群体
从地区上拓展:全球异性交友平台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印度,很多印度约会软件背后是印度公司做的。这些软件在产品或付费设定上非常大胆,如鼓励用户向女性送礼、零门槛注册等。其他热门出海地区还有东南亚和中东,中东性压抑情况比印度更严重,也成为中国创业者的目标。
面向性少数群体:不得不提到中国的 Blued,它是面向同性群体的交友软件。同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结交伴侣,所以这类软件对他们来说是刚需,打开频次、使用时长和付费能力都很好。国内其他同性社交产品和国外的一些软件也瞄准了 LGBT 市场,未来增长空间不小。
回顾一下,在陌陌之后,Tinder 是重要的里程碑产品,之后荷尔蒙社交产品有几个不同的进化方向,包括配对模式创新、保证女性用户体验、互动玩法创新以及拓展用户群体。
体验了一大堆荷尔蒙社交产品后,有一些感受:
一方面,新的技术形态改变了我们认识异性的渠道和方式。十年前陌生社交很笨拙困难,需要运气和勇气。现在的大学生有陌陌、探探等,认识同校异性更容易。美国人从网上认识约会或结婚对象的比例从 3% 上升到 12%,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使用约会软件也很普遍。互联网上异性之间接触的张力和微妙正在消退,我们在网上从容筛选聊天,而线下则更尴尬、压力更大,判断维度更模糊丰富,互动更具随机性。
另一方面,很多东西技术很难真正解决。比如在配对方面,平台算法很难算出我们真正喜欢谁、适合谁交往。人类和人类情感复杂,难以用数据完全还原。技术进步未必能提升遇到心仪对象的概率。荷尔蒙社交平台的破冰功能对最初有帮助,但真正的深度交流还需自己摸索。而且异性之间第一印象仍看颜值身材,以 hookup 为目标的软件无法实现平等。
荷尔蒙社交产品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,主要有广告变现、直播变现、用户送礼物、获得独特身份标识、打破信息壁垒、解除行为限制等。但有些付费项目有问题,比如花钱看谁访问自己、更改定位等,有悖于左滑右滑模式初衷,也不太健康。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变现办法,只能期待天才般的变现 idea。
对未来赫尔蒙社交产品的发展有几个展望: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